张小曳(2019年)

发布时间:2023-10-22 阅读次数:
来源:

张小曳1963-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1999-200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04-2012)、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主任(2004-2008。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98)、第一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主持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及诺贝尔和平奖(IPCC集体获奖)。目前,正承担国家化学天气预报卡脖子核心技术研发,牵头组建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监测及碳中和评估中心并担任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区域/全球一体化数值化学天气耦合预报及再分析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面向碳中和实现路径的自然-社会系统多尺度模式耦合关键理论和技术预研究”。

张小曳院士长期致力并开拓性开展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在亚洲沙尘暴形成机制与数值预报技术、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与雾-霾联系机制及雾-霾数值预报技术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主持建立个国家级业务系统:即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系统、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中国气象局碳源汇监测核查支撑系统,并在中央气象台和有关省区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在建立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业务、在从无到有建立其国家级沙尘暴、雾-霾客观定量预报业务系统进程中发挥了领军作用,为支撑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气象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需求上做出突出贡献。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被SCI收录240余篇,SCI他引1.4万余次, h因子76,过去十年间发表论文被引频次在Web of Science中位于同学科前1%2021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张小曳院士担任世界天气研究计划/国际沙尘暴研究发展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沙尘暴预警咨询系统亚洲区域科学咨询委员会主席、国际环境污染与大气化学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球大气观测计划/气溶胶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沙尘暴预警咨询系统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开放领域专家组环境污染与大气化学计划联合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工程院大气国十条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大气复合污染重大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总理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环保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环保部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委员。他还担任国际SCI期刊 "Tellus B""Engineering""J.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的编委,并担任 "Atmosphere Research ""Advance in Climate Change"的副编辑。

 

IPCC和其它国际学术组织的联系:

2001年以来,他作为第7"气候系统变化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耦合 "的执笔作者,为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 WG1 AR4)做出贡献;自2008年以来,作为第8"云和气溶胶 "的执笔作者,为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 WG1 AR5)做出贡献,他还是IPCC AR5综合报告评审专家还作为中国政府专家参加了IPCC WG1 AR5的写作规划会议和IPCC WG1, WG2, WG3 AR6的政府评审。他服务过的国际学术组织包括:世界气象组织沙尘暴预警咨询系统/WWRP/GAWSDS-WAS 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2018-2021;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015-;亚洲区域科学咨询委员主席,2015-2018)、全球大气观测计划(GAW,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4-2021GAW中国国家联络人,2003-),世界气象组织开放计划领域-环境污染与大气化学计划(WMO OPAG-EPAC, 联合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3-2013),全球大气观测计划/气溶胶(GAW/Aerosol,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2003-2013),以及世界天气研究计划-沙尘暴研究示范项目(SDS RDP/WWRP,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2004-2011)。